登錄長江云平臺賬號

        數(shù)千年前,他們在湖北做手工

        數(shù)千年前,有一群遠古人

        在湖北這片土地上“做手工”

        這些造型各異、做工獨特的作品

        與當今的手工藝人相比也毫不遜色

        十分具有觀賞和實用價值

        一起來看看

        老祖宗千年前的“手工作品”


        圖片


        新石器時代文物


        玉團鳳


        圖片

        圖/天門發(fā)布


        1955年湖北天門羅家柏嶺出土。外徑4.89厘米。玉環(huán)雙面雕卷軀鳳鳥,眼、羽、冠清晰可見,長喙插入尾羽,首尾相交成環(huán)。石家河文化玉器龍、蟬、神人較多見,鳳鳥造型極為少見。


        玉蟬


        圖片

        圖/玉蟬


        1988年湖北天門肖家屋脊出土。玉蟬是石家河文化玉器中最多的一種,因蟬能夠蛻變可象征再生,古人視蟬為神蟲,以用于祭祀。


        玉人頭像


        圖片

        圖/天門發(fā)布


        1988年湖北天門肖家屋脊出土。肖家屋脊出土玉人頭像有十多件,形象與冠飾不盡相同,但全都佩戴耳環(huán),表情莊重,或為用于宗教祭祀場合神人。


        陶支座


        圖片

        圖/文旅秭歸


        1998年湖北秭歸縣柳林溪出土。陶支座是古代人類炊煮食物時使用的一種支墊炊具的器物,以三個或四個為組,分開支墊于釜、鍋、罐之類的炊煮器底部。湖北省三峽地區(qū)出土的陶支座不僅數(shù)量多,僅柳林溪就出土陶支座1000余件,而且形式多樣,造型別致,表面平滑規(guī)整,花紋美觀。大溪文化時期的支座裝飾意味日益明顯,器表常有戳印、刻畫紋樣和符號。


        彩陶壺形器


        圖片

        壺形器 圖/湖北文物


        1956年湖北京山屈家?guī)X出土。器高14.7厘米,口徑8.3厘米。泥質紅陶,高領鼓腹,器身涂有紅衣,并施彩繪,是屈家?guī)X文化的典型器物。


        彩陶紡輪



        圖片

        圖/屈家?guī)X文化彩陶紡輪


        1956年湖北京山屈家?guī)X出土。直徑2.6厘米—5.8厘米,厚0.5厘米—0.7厘米。陶紡輪是新石器時代常見的紡織器具。但是屈家?guī)X文化中的彩陶紡輪卻非常特別,它的表面飾以橙黃色或紅色的陶衣,陶衣薄而均勻,形體都較扁薄規(guī)整。彩陶紡輪不僅是紡織工具,也是精美的藝術品,以紡輪的孔徑為中心繪制出漩渦紋、弧線紋、直線紋等圖案,這些圖案對比色強烈,鮮艷奪目,是原始社會珍貴的彩繪作品。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有許多類似太極的圖形,當紡輪旋轉時,這些圖案就會產生漩渦狀的各種視覺效果,除了美觀之外,它還會引起視覺眩暈的效果,使人產生神秘的感覺。


        “太陽人”石刻


        圖片



        1998年湖北秭歸東門頭遺址出土。長115厘米,寬20厘米,厚12厘米?!疤柸恕笔虉D案是刻在一塊長方形石條上,石質堅硬,兩面平整,正面打磨光滑,線條刻畫流暢。用寫意的手法雕刻出一位身材修長、兩手下垂、雙足分立的神人,形體怪異,頭頂生一尖角,圓首尖腮,眉弓,雙眼碩大,嘴形半月,細頸,平肩,雙臂短細,身體上寬下尖瘦長纖細,雙腿短小彎曲。神人頭頂上刻有23條光芒的太陽,人像腰部兩旁分別刻畫星辰。神像頭頂上的太陽紋居圖案首要位置,與神像腰部兩邊的星辰圓形紋飾相呼應,仿佛相處在同一宇宙中日月星辰景象,烘托出神像的神秘氛圍。這幅圖案是中國南方迄今所發(fā)現(xiàn)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以太陽崇拜為題材的石刻造像,也是目前在我國境內發(fā)現(xiàn)最早的一件新石器時代的太陽崇拜圖像。


        人像


        圖片

        圖/湖北文物


        1998年湖北秭歸縣柳林溪出土。高4.5厘米,寬1.9厘米。色黑,人像蹲坐于圓形底盤之上,雙足合攏,膝拱起,雙肘支膝,上有雙冠。冠側有一道刻槽,腦后有兩道刻槽,腰部扁圓較細,瞠目張舌,手掌和左耳殘。這是目前發(fā)現(xiàn)的一件時代最早的圓雕人像,人物造型逼真,神態(tài)生動,作祈禱狀。也許他正在祈求神靈保佑眾生平安。


        彩陶簋


        1996年湖北麻城金羅家11號墓出土。高15.5厘米,口徑14厘米。泥質紅陶。器身涂有紅衣,飾以點紋、菱形紋、弦紋和二方連續(xù)的绹紋。大溪文化少見彩陶,在鄂東地區(qū)發(fā)現(xiàn)彩陶則更加珍貴。


        陶器座


        1990年湖北江陵朱家臺出土。高48.8厘米,口徑27厘米。是目前發(fā)現(xiàn)的大溪文化中最大的器座。


        紅陶鈴


        1956年湖北天門市石家河三房灣出土。高5.6厘米,口長10厘米,口寬7厘米。泥質橙紅陶,器身為橢圓形,頂面有并列兩穿孔,可能起穿繩吊掛的作用,器身兩面有似饕餮刻劃紋。


        銅片


        1987年天門鄧家灣出土。長10.3厘米,寬3.7厘米,厚0.27厘米。石家河文化發(fā)現(xiàn)有銅礦石痕跡,這件銅片是目前長江中游新石器文化所見唯一的金屬冶煉遺物。


        玉鹿


        1988年湖北天門肖家屋脊出土。長6.5厘米,寬5.5厘米,厚1厘米,鹿頭以滑石雕制,面部對穿兩小孔為雙目,又作穿結用。


        玉龍


        1988年湖北天門肖家屋脊遺址出土,最大徑3.8厘米,厚0.8厘米,龍體首尾相卷,呈玦狀。龍是中華文化的象征。這種早期的龍的形象是豬嘴蜷軀、有角無足,與北方紅山文化的玉豬龍極為相似。


        玉虎


        1988年湖北天門肖家屋脊出土。長2.8厘米,寬3.4厘米,厚1.1厘米,玉石受沁,表面有粉狀白斑?;⒃谥袊糯袦贤ㄈ松耜P系的作用。天門市石家河文化中已發(fā)現(xiàn)十多件玉虎頭像。


        陶釜


        1983年湖北宜都城背溪出土。高25厘米,口徑21.3厘米。城背溪文化流行圜底器,早期釜、罐均為飲煮器,飲煮食物時以石塊或支座支撐,后發(fā)展為三足鼎形飲器。


        刻畫符號


        1998年湖北秭歸縣柳林溪出土。位于城背溪文化層。泥質紅陶,口沿外側陰刻斜“田”紋。是目前發(fā)現(xiàn)最早的新石器刻畫符號。


        為什么他們在湖北創(chuàng)造了這么多“手工作品”呢?


        湖北地處長江中游,幅員遼闊,土地肥沃,物產豐富,氣候溫和。考古發(fā)現(xiàn)表明,早在100多萬年前,遠古先民已在長江中游一帶生息繁衍,勤奮開拓,創(chuàng)造了中華民族的文明進步和古樸燦爛的古代文化。


        圖片

        圖/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


        新中國成立后,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湖北地區(qū)發(fā)現(xiàn)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數(shù)十處,包括晚期直立人、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的化石,構成了古人類發(fā)展的序列。1956年至1957年在湖北長陽發(fā)現(xiàn)的距今約19萬年左右的早期智人的牙齒化石,1989年至1990年在湖北鄖縣學堂梁子遺址發(fā)現(xiàn)的距今約100萬年的兩具完整的晚期直立人頭骨化石,是最重要的考古發(fā)現(xiàn),已引起海內外學者和各界人士廣泛關注和興趣。


        湖北地區(qū)的新石器時代文化自成序列,依次為城背溪文化、大溪文化、屈家?guī)X文化、石家河文化??脊虐l(fā)現(xiàn)重要遺址有千余處


        鄖縣人和鄖縣人文化

        (舊石器時代)


        圖片

        學堂梁子遺址位于漢水北岸


        1989年5月,鄖縣博物館和鄖縣文化館工作人員到鄖縣曲遠河口進行文物普查。當?shù)卮迕穹从?,早?973年—1975年間的開山整地工程中,就發(fā)現(xiàn)了相當多的“龍骨”,老百姓所稱的“龍骨”實際上就是古生物化石。該地段被當?shù)厝朔Q為學堂梁子,位于曲遠河與漢江的交匯處。根據(jù)線索,工作人員在學堂梁子進行試探性發(fā)掘。5月18日,文物普查工作小組在這里發(fā)掘出一件被膠結物包裹嚴實的頭骨化石?;偷焦湃祟悓W家賈蘭坡教授那里,他反復觀察化石后說:“這是件國寶!”


        圖片圖/“鄖縣人”3號頭骨化石


        1990年5月—6月,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、鄖陽地區(qū)博物館、鄖縣博物館聯(lián)合對學堂梁子進行正式考古發(fā)掘。6月15日,在距離第一具頭骨化石約3米的地方發(fā)現(xiàn)了一件保存更完好、更完整的古人類頭骨化石。這兩具頭骨化石被稱為“鄖縣人”


        學堂梁子位于江漢左岸、曲遠河匯入漢江的河口。鄖縣人就生活在這一帶的高臺地,遺骨在地層中埋藏了100萬年之久


        圖片

        圖/“鄖縣人”1號頭骨化石



        鄖縣人頭蓋骨化石出土時,保存著基本完整的頭顱和面顱,下頜骨缺失。頭骨化石雖然在地層中受到堆積物擠壓變形,但基本的形態(tài)特征很明顯:顱頂?shù)桶?;眉脊粗厚,向兩側伸展;前額低平,向后傾斜;顱骨最寬的位置在耳孔上方;枕骨不像現(xiàn)代人那樣圓隆呈球形,而是明顯轉折;吻部明顯向前突出;牙齒粗壯碩大,臼齒特別寬大。人類學家認為鄖縣人屬于直立人類型,定名為直立人鄖縣亞種。


        圖片

        圖/“鄖縣人”2號頭骨化石


        科學家對鄖縣人的研究分為人類化石、石制工具、動物群和年代學的研究。人類學研究頭骨化石是確定鄖縣人在人類進化中的位置??脊艑W家研究石器是探討鄖縣人生產技術水平。古生物學家研究動物群是推斷鄖縣人的生存時代和生活環(huán)境。年代學研究是借助技術手段推測鄖縣人的時代。綜合這些研究結果,鄖縣人屬于晚期直立人。


        城背溪文化(新石器時代)


        城背溪文化因最先發(fā)現(xiàn)于湖北宜都城背溪而得名,距今約8500年—7000年,是目前湖北境內發(fā)現(xiàn)時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。當時的社會形態(tài)和生產水平都處于相對原始的階段,人們的經濟生活為稻作、采集、漁獵混合型,石制生產工具簡陋。陶器的陶質以夾碳陶為主,含有較多的碳化物。紋飾以繩紋居多,早期為粗繩紋,晚期繩紋較細。多為手制,以泥片貼塑法為主。器形以圜底的罐、釜、盤、缽和支座為代表。城背溪文化的陶片中摻雜有大量稻殼和稻草,表明原始農業(yè)有很大發(fā)展。城背溪文化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石器,常見的器物有砍砸器、刮削器、石球等,這些工具主要用于漁獵生產。還發(fā)現(xiàn)了牛、鹿、豬、魚的骨骼,表明漁獵是當時重要的經濟形式。


        大溪文化(新石器時代)


        大溪文化是長江中游一種以紅陶為主,并有彩陶和少量白陶的文化遺存,距今約6500—5100年,因最先發(fā)現(xiàn)于四川省巫山縣大溪鎮(zhèn)而得名。分布范圍集中于長江中游西段湖北境內。大溪文化漁獵經濟比例下降,稻作農業(yè)地位上升。遺址中可見豬、狗、雞、牛、羊等畜禽,以及魚、鱉、蚌、螺和虎、豹、犀、象等遺骸。生產工具出現(xiàn)了穿孔石鏟、斜雙肩石錛和石鋤等。大溪文化流行陶圈足器。薄胎彩陶和陶器底部的刻劃符號最有特色,或為文字的先聲。


        屈家?guī)X文化 (新石器時代)


        屈家?guī)X文化因最先發(fā)現(xiàn)于湖北京山屈家?guī)X而得名,距今約5100年—4500年,相當于中原仰韶文化晚期和龍山文化早期。其分布中心在江漢平原,湖南北部和豫西南一帶也有分布。在屈家?guī)X遺址中,考古人員發(fā)現(xiàn)數(shù)量驚人的稻殼,與今天栽培的粳稻品種相近。


        圖片

        圖/屈家?guī)X遺址博物館外景


        屈家?guī)X文化陶器早期以黑陶為主,仍有少量朱繪陶和彩陶。中晚期以灰黑陶為主,夾砂陶多為橙黃橙紅色,圈足器發(fā)達。典型器物以雙腹器、壺形器、喇叭形器、觚形器、高圈足杯為典型,并以蛋殼彩陶和彩陶紡輪最具特色。陶器以素面為主,紋飾簡樸,主要有凸弦紋和網(wǎng)格紋;彩陶上紋飾主要有平行帶紋、弧形帶紋、卵點紋、網(wǎng)格紋等,流行暈染法。


        屈家?guī)X出土的這些彩陶紡輪,是新石器時代最美的紡輪,數(shù)量多,形式多樣,證明江漢地區(qū)在四五千年前紡織手工業(yè)十分興旺,是當時人們的主要生產活動之一,也是當時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

        圖片

        圖/屈家?guī)X文化陶器


        屈家?guī)X文化時期出現(xiàn)了一批大型城壕聚落,社會分化、宗教活動等現(xiàn)象漸趨加劇。房屋平面多為長方形,結構有單間和多間分隔式兩種,地面多用紅燒土鋪墊隔潮。墓葬葬式以仰身直肢葬為主,少數(shù)屈肢葬。兒童多用甕棺葬。城址大多有夯土城墻和護城河。


        石家河文化(新石器時代)


        石家河文化因最先發(fā)現(xiàn)于湖北天門市石家河鎮(zhèn)(現(xiàn)名石河鎮(zhèn))而得名,距今約4500年—4000年。主要分布在湖北及豫西南和湘北一帶。石家河文化有規(guī)模很大的遺址群,由鄧家灣、土城、肖家屋脊等數(shù)十處遺址組成。當時的經濟生活以稻作農業(yè)為主。以各種陶塑小動物、陶人和甕棺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玉器最有特色。在鄧家灣遺址發(fā)現(xiàn)了銅片,標志著冶銅業(yè)的出現(xiàn)。遺址中出土了較多玉器和祭祀的文化遺存,也有文字刻畫符號和城址,出現(xiàn)較多的文明因素,社會似已進入文明時代。


        圖片



        近年來,當?shù)刂匦麻_啟了石家河考古工作。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新出土大量史前玉器,其精美程度令考古學者和史學家震撼,一度無法相信這些是“史前”的作品。專家認為,石家河玉器工藝水平高超到“令人震撼”,代表了史前中國乃至東亞地區(qū)玉器加工工藝的最高水平。



        圖片

        圖/圓雕玉鷹


        湖北天門鄧家灣原始社會末期的遺址中,出土了上萬件的紅陶小動物和紅陶人。泥塑的小動物,主要有小陶象、羊、狗、猴、熊、豹、鼠、蛙、龜、雞、鳥、鷹等,它們各具形態(tài),形象逼真。這些紅陶小動物,是當時的泥塑藝術品,它們不僅說明了當時江漢地區(qū)有這些動物生存,而且反映了原始社會末期造型藝術已具有較高的水平。


        圖片

        圖/冥想者陶塑

        圖片

        石家河陶塑動物 圖/湖北文物

        圖片

        圖/陶盉和陶鬶


        新石器時代,雖然人們已經開始種植谷物和飼養(yǎng)動物,但并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。因此,當時人們還輔以狩獵和捕魚,以彌補其不足。天門鄧家灣發(fā)現(xiàn)的陶象、熊、豹、猴、鼠、蛙、龜和各種鳥類,應當是作為當時人們漁獵的對象而被塑造的。

        來源:湖北發(fā)布

        鄂ICP備18025580號-2A 日本久久久久午夜免费,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网禁呦,99热在线只有精品99,99re66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精品超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熟妇牲交视频在线观看,国产在线播放99,国产一级无码视频,国产在线观看添荫蒂视频|www.tjnx.com.cn/ 日本熟妇牲交视频在线观看,国产在线播放99,国产一级无码视频,国产在线观看添荫蒂视频|www.zzshanglu.com http://www.tjnx.com.cn/ http://www.zzshanglu.com